一些小事却比你想象更危险,坠床会死人的!
各类暴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会让我们提高警惕,但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许多毫不起眼的小事却更加可怕。(数据来源于美国)
坠床比坠过山车更危险
过山车的极速高空体验给游客带来了无限快感,然而刺激的同时,意外危险也随之而来,在美国平均每年有四人因乘过山车死亡。其中因过山车而死的职业工作人员占了1/4,约1/2是因为游客的身体状况不适宜此类娱乐活动,过山车带来的高度惊险与刺激会使游客身体状况恶化而死亡(这类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标牌警告患者避免乘车来解决)。死亡人数中,只有四分之一是因为突发事件丧命,比如从过山车中翻落坠空而死。
由此看来,乘过山车意外死亡是小概率事件。但你一定想象不到,坠床而死的概率并不低!在美国每年有450人死于坠床。可笑的是床栏有时会令事情变得更糟,医生发现有些固执患者试图翻越床栏,却落得摔得更惨的下场。
奶牛比熊更有可能杀死你
自1960年以来,北美熊袭人危险事件频频发生。过去110年以来,共63人因遭遇黑熊袭击而死,其中大多发生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这相当于每年有一个人死于黑熊攻击。不过其中86%的黑熊袭人致死事件发生在1960年之后,所以近几年每年约两人死于黑熊攻击。栖息地一再遭到破坏是黑熊袭人事件频发的一大原因,许多致命攻击是因为成年雄性黑熊把人类当成了新的食物来源。而负责捍卫自己幼崽的母熊,或者已经与人类熟悉了的黑熊则很少会攻击人类,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虽然因人类的扩张,黑熊袭人致死事件会持续上升,但比起奶牛的杀伤力,黑熊就小巫见大巫了。如果告诉你在美国平均每年造成22人死亡的杀人狂魔是奶牛,你会大跌眼镜吗?更可怕的是奶牛的杀人行为可以称之为“蓄意谋杀”,原因无外乎领土遭人类侵犯、森林遭人类砍伐或者因幼崽受到伤害而奋力反抗。因此与意外遭遇危险黑熊袭击而死相比,人类死于奶牛攻击的情形更加常见。
未落狂鲨口,已入离岸流
夏季来临时,人们普遍对去海边玩耍青睐有加。可不要忽略,这项户外活动是有危险的。晒伤、被水母蛰伤或不幸被鲨鱼咬伤的事情并不罕见。未受刺激的鲨鱼袭击人类大多是因为认错“人”,当它咬上一口却明显尝不到海豹或鱼的味道时就会自动游走。没错这错误的一口后果十分严重,人们常因此身负重伤,不幸丧生的也不在少数,好在这种认错“人”的行为是相当少见的。正常情况下鲨鱼会袭击人类大多是因为它受到了某种形式的刺激。
但离岸流比鲨鱼更有可能给你带来杀身之祸,置身水中的你会感觉自己被拉离安全水域,它的威力超乎你的想象,它把你拉离海岸的速度比奥运会游泳选手的游速还快。人们遇到危险离岸流时,常常会直接逆流而游,很不幸这样只会耗费体力,最后溺水而死。据统计,美国每年有一百多人死于离岸流,而死于鲨鱼袭击的美国人也只是每两年一例。即使从世界范围看,每年也只有五例,可见离岸流比鲨鱼更危险。
远在恐怖分子之上的杀手:中学体育运动
自从2001年骇人听闻的911袭击后,恐怖主义就成为21世纪美国文化中的一种典型恐惧。从基地组织到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令人害怕的恐怖主义报道频频出现在新闻上,致使许多公民为他们自己及其子女惴惴不安。在2001年的大规模袭击后,每年死于恐怖主义的美国公民约有12人,举例来说,分别为2009年的9人、2010年的10人、2011年的17人、2012年的10人及2013年的16人。而且这些人绝大部分是死在阿富汗之行,没有一例是死于美国边境的。
事实上美国儿童死在中学运动场上的机率要比死在恐怖分子手上的机率大得多。美国每年约有50名年轻运动员因运动损伤而死,这一现象在乡村地区最为严重。常见的死因包括运动过激、脑损伤或心搏骤停。但这并不能阻止许多运动员疯狂的训练强度:2/3的运动员训练至严重脱水,16%的足球运动员在被撞击至失去知觉当天依然加强训练,而那些伤势恶化的运动员死亡概率高达50%。出现心搏骤停的年轻运动员中,只有一成能幸免于死。
丧命于迪士尼乐园的人数远超于死于佛罗里达短吻鳄之嘴的人数
2005至2014年,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迪士尼公园事故频发。8名游客在此丧生,死亡原因多为突发性心脏病或外伤。此外5名员工也在这段时间死亡,仅在2009年的一个事故高发季度,就有3名员工死于外伤或者触电。
很多人都认为佛罗里达的短吻鳄比迪士尼乐园里可爱的米老鼠危险得的多。人们一想到被这样古老的爬行动物咬伤或者拖进泥潭里就会浑身颤抖。虽然短吻鳄有时候会无故地去捕食人类,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有受到威胁才会对人类发起攻击,受害者对于他们的偷袭往往毫不知情。从2005到现在,只有6个游客丧生于短吻鳄的无故偷袭。但从2007年起,没有人在这样的事故之中丧命。
被热死的概率远高于触电而死
夏天的高温常常令人心生畏惧,但比起高温,更危险可怕的一定是夏季雷雨时的闪电。 闪电发生时温度可达到30000摄氏度(50000华氏摄氏度),其高温足以使事物剧烈燃烧,美国境内每年平均将近51人丧生于雷电之下。事实上雷击致人死亡的原因与大家的认知刚好相反。大多数的闪电并没有直接击中受害者,而是人们接触了受到雷击的物体后才触电。所以在雷雨天气中,避免受到雷击最佳的做法就是待在室内,因为即使平躺在一个空旷的平地中,我们照样会受到雷电的非直接雷击。
而据统计美国每一年大约有618人因热致死,热死无疑是世上最糟糕的死法。随着身体温度的逐渐升高,身体除了会自行排汗降温,皮肤下的血液速度还会不停地加速来帮助身体进行散热。如果身体温度持续不下,体内器官中大量的血就会被抽走。缺乏氧气的血液有损于身体器官,而身体持续的升温会导致体内产生炎症从而使人体更难降温。人体温度一旦达到40摄氏度(104华氏摄氏度),脑部供血量减少。颅内血压升高,这样血液里带有的坏死组织会对肾脏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人体温度达到49摄氏度(120华氏摄氏度),体内所有的细胞就会被高温杀死,人们会就此丧命。
风寒比龙卷风更危险
较之于危险高温发热,低温症更像是个“无形杀手”。轻度低温症患者可能只会出现“发冷”的症状,例如身体打颤、手指发麻等等。但如果发抖不足以使身体暖和起来,那么它就会使血液改流,绕过四肢,流入内脏。当体温降到35摄氏度(95华氏度)时,患者会开始剧烈颤抖,但一旦低于32摄氏度(90华氏度),则会停止。这时候患者会变得意识模糊,无法清晰地思考问题,有些人甚至会任性地脱去衣物。当体温降到30摄氏度(86华氏度)时,患者会开始丧失意识。此时此刻,他们会呈现出一种濒死的状态。因为患者的身体会主动减缓新陈代谢以减少自身对氧气的需求量,其心率和呼吸也会变得十分微弱。而当体温降到20摄氏度(65华氏度)时,心脏最终会停止跳动,其实当体温降到危险28摄氏度(82华氏度)时,心率失常就已经很有可能会夺走患者的性命。
粗略来算,美国平均每年有1300人死于挨冷受冻。其杀伤力之强,大概也只有那破天荒的龙卷风气象年可以与之相“媲美”了。因为一般来说,美国平均每年死于龙卷风的公民约75人。在冬天,当你用手扫除车上的积雪时,你的手指也许会感受到那种寒冷——风寒的寒冷,这远远比你在夏天时看到的远处隐约的雷雨云要危险得多。
食物中毒比一氧化碳中毒更危险
一氧化碳是比低温症更甚的“冬日无形杀手”。它看不见,尝不出,闻不到,甚至也不会引发你的喷嚏和咳嗽。汽车每天会散发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你正在使用的火炉也许会让你见不到下个冬天的太阳。一氧化碳进入人们血流后,它的“杀戮”就开始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一般与氧气结合,为人体全身供氧,而一氧化碳也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与氧气结合,于是造成人类缺氧,由此,人体中的血液变得毫无用处。在美国,平均每年有430人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听到这儿,不要急着从你的煤气炉前跑走,你还要用它确保你的食物是不是煮熟了呢!几乎每年都会有3000名美国公民死于食物传染疾病。大多数食物中毒案例是由家禽引起的,但是其他种类诸如水果,坚果和绿叶蔬菜也都位列诱因榜单。其实只需实施一些简单的措施就可以避免许许多多的危险死亡事件,比如勤洗手,比如将食物煮熟。
医生的糟糕书写会在你感染埃博拉病毒前杀死你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生性残暴”,会对人体中每个器官以及各个身体系统展开攻击,直到人们只剩下骨头和肌肉才肯罢休。同样恐怖的是,它会使胶原蛋白这类结缔组织溶解。假如缺乏了胶原蛋白,人的皮肤会浮在液化组织上,患者会因此失血,带血呕吐或者腹泻,是患者病情恶化的信号。失血最终会成为压死埃博拉病毒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因该疾病杀伤力太强,各国机场会对南非入境乘客的身体状况进行严谨的检测,试图以此控制病毒在本国的传播。尽管如此,依然有医护人员在美国感染埃博拉病毒。2014年,四人被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最终一人死亡,其他3人幸运康复出院。据了解,这位不幸死亡的患者是在利比里亚感染了病毒。
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德克萨斯长老会医院中住着众多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这里的病人面临着比埃博拉病毒更加危险的挑战——医生的潦草处方。医生的潦草字迹,会导致美国每年平均7000人死亡的恶果。这是因为,医生每年要开出32亿份药单,写的不好,容易导致错误的剂量,不明确的缩写也可能导致药物分配错误,这些都会无情夺走病人的生命。
酗酒是最猖狂的杀手
从小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父母们算是操碎了心。他们让孩子远离母牛,注意孩子在冬日的保暖,将食物煮得恰到好处,甚至让儿科医生打印每一张处方。可是总有些危险的诱惑在花花世界的某处等待着才离家的孩子,比如,毒品。
据统计,每年约有8万美国人死于酗酒。酗酒者多数不是直接死于酒精中毒,车祸和酒后暴力才是罪魁祸首。相比之下,死于药物过量的人则少了接近一半:例如2011年有41000人,2013年有44000人。这些数字包括法定处方药过量;非法毒品的死亡算是比药物过量的一半人还要少。换句话说,比起担心孩子读书期间交往了吸毒的朋友,更要担心的是在聚会时有没有喝醉,因为酗酒才是第一危险杀手啊。
- 支付宝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