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勇气是怎样的

破釜沉舟的勇气是怎样的

在破釜沉舟这个典故中,项羽带领士兵所作出的一系列举动,丝毫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冒险,然而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身上所具有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勇气。

破釜沉舟 剧照

众所周知,当时的秦军实力极强,关内外各处都遍布其势力,然而秦军本身的的战斗力也是惊人的。起初当赵军向各诸侯军求助时,凡是有前去试探兵力者均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吓得大家闻风丧胆,都不敢插足。而此时的项羽却主动请缨要求领兵出战前去救援,这已经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勇气,然而在出兵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来的魄力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的。

因为上将宋义恐惧秦军之势而迟迟不动,项羽忍无可忍后便冲入帐营将其杀之,此举在楚国与各诸侯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此后,项羽代替宋义领兵,坚信自己的军队定能战胜实力更为强大的秦军,他勇于破釜沉舟的举动正是他对自己的军队有信心的表现。在将军身先士卒的引领下,项羽这种不畏强敌的勇气也感染了众将士们,全军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一心杀敌,以一敌十,反败为胜,杀得秦军落荒而逃,也杀得观战的诸侯军目瞪口呆。

勇气是能够给予人力量的,在面对困难或劲敌时,勇气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让自己做到超出预期的事情。项羽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至还下定决心誓要打虎的勇气,在遥遥历史长河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破釜沉舟的地点在哪里

破釜沉舟作为流传两千多年脍炙人口的以少胜多历史典故,众所周知是当年项羽带领楚军前去救援被围困在巨鹿的赵军,最终大败秦军。那么在到达巨鹿前发生这个破釜沉舟事件的地点是在哪里呢?

破釜沉舟 楚旺

由于历史没有明确的记录,只知楚军驻兵安阳,然而对于渡的是哪一条,大众普遍认为是漳河,但是也有说法认为是黄河。首先,先确定安阳的位置,历史上有一个楚旺镇,曾为安阳旧城,明朝年间此处有秦故城的记载,也有关于秦军将章邯围困于巨鹿的记录,且此处的地理位置与巨鹿的距离适中,还有宋义墓、楚王庙之类的遗迹,因此楚军的驻地安阳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楚旺了,或许这个镇名也是由此典故得名而来。

至于项羽渡的是哪一条河,其实在确定了楚军的驻扎之地以后也就不难解了,根据项羽本纪中的记载,可知楚军是由安阳出发的。由于黄河位处安阳的南面,而项羽从楚国出发到安阳再到巨鹿,中间并不会经过黄河,而此行军途中唯一的大河就是漳河,因此项羽发生破釜沉舟事件的地点必然就是“漳河”了。

既然知道项羽自安阳出发,渡过漳河前赴楚旺,纵观地图再结合当时的战况与项羽的急性子,我们不难发现,从漳河店的斥丘城渡河是两地之间的最佳路线,也很符合历史上的情况,然而至今我们也能在漳河店发现旧时斥丘城的一些故道痕迹。

详解破釜沉舟的意思概要

破釜沉舟从其字面本意上来看,是指将船只凿穿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打碎,将所有存活下来的必需品全部毁灭,不留退路,如今也表示放弃所有,不顾一切地朝着自己的目的去努力干到底。

破釜沉舟

在破釜沉舟的这个历史典故中,项羽面对强大的敌人秦军,没有后退也毫不畏惧,只一心要将其诛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项羽带领与秦军兵力极为悬殊的楚军,度过漳河后,令所有士兵将船只凿破沉入河里,相当于隔绝了后路,只能前进;令大家把锅碗砸碎,每人只带三天干粮,表示必须一举得胜,否则没有战死也会饿死;此外项羽还将营帐、屋舍全部烧毁,更加表明了如果不得胜连居住的地方也没有了。项羽的一系列举动大大鼓舞了军心,所有士兵都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不想死,唯一的出路就是战胜敌人,于是全力以赴,勇猛杀敌,逆转局面,由初战少利转变成激战九回合以后,最终打得秦军落花流水。

破釜沉舟作为著名的历史典故如今已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激励后人,在生活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懂得做抉择,能够放弃一些身上所肩负的累赘,明确自己的方向勇往直前,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要举棋不定,顾虑越多越难保持心无旁骛地前进与争取。且认定一个目标以后,要有决心与勇毅,相信自己定能成功,不要畏畏缩缩,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项羽本纪中写道: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而破釜沉舟一词,却是出自蒲松龄的自勉联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 对联

自勉联,自古以来,很多志向远大的文人学士,在勤奋苦读的同时,常常会写一些对联挂在墙面、床头或刻在纸镇上,在面对艰苦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发愤图强。蒲松龄的这首自勉联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对联中所举的事例一般,坚持不懈,苦心攻读,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实现壮志。因此蒲松龄将此联刻在压纸的铜尺上,来勉励自己不断地读书创作。

这首对联中,蒲松龄举了多个鼓舞人心的事例,例如破釜沉舟,项羽面对劲敌强秦,能够毫不畏惧,带领士兵渡河后,尽沉船,砸碎锅,烧屋舍,带领全军勇往直前,以一颗不胜则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打得敌人要么死要么逃。此后项羽威名大振,于诸侯中称霸,原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的秦国,却被打得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而卧薪尝胆也一样,越王为了报仇雪耻,忍辱负重,每日尝苦胆,睡柴草,使自己不忘耻辱,努力壮大国力,最终富国强兵,反灭吴国,使原本已亡的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霸。

蒲松龄的这幅对联,讲述了皇天不负苦心人,有志者定能事竟成。

破釜沉舟下一句是什么

“破釜沉舟”一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皆沉船,破釜甑”,后来由蒲松龄撰写入自勉联,其中破釜沉中的下一句为“百二秦关终属楚”,百二秦关喻指古时潼关之西的秦国领土,常被用作形容某地的地势极其险要,多为兵家必争之地。

蒲松龄 自勉联

秦朝晚期,由于秦王残暴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行动以抗击秦王朝的暴虐之政,其中最为出众的农民领袖要数陈胜、吴广,之后有项羽和刘邦,其中项羽当年破釜沉舟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有一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一地,赵军被重重围困不得动弹,赵王无奈之下只好向楚国求救,楚王派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二人带兵前去援助赵国。谁知宋义听闻秦国兵力强大,就在半路停下来迟迟不前,执意要双方打久一些待秦军疲惫了才进攻。此时军中缺粮,兵心涣散,宋义却丝毫不着急,整日自顾自吃喝,这可把项羽急得不行,他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带领全军前去救赵。

项羽先派一支部队切断秦军粮道,自己率领全军过河后,下令将所有船只凿破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砸碎,烧糊营房,每人只带三天干粮,喻示此次一战只可胜利不可失败。果然战士受到项羽的鼓舞,全军谁也不企图苟活,拼死搏杀,终于歼灭秦军二十万,此后秦军士气再难振,两年后便灭亡了。

项羽一战出名,他的骁勇,他的决心,是他成为西楚霸王,于彭城立都。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讲述什么

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两场同是不留后路,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当下时常被视做近义成语而相提并论,那么背水一战讲述的是怎样的历史战争故事呢?

背水一战 漫画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于公元前204年,带领新军穿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手中的赵国。此时赵王手中集合了二十万兵力,占据要塞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西面有一条长狭道,为汉军必经之地,谋士建议赵军应该正面避战死守,悄悄绕到后面断韩信粮道,将其困死在狭道中,结果赵王以不战为耻不予接受。

韩信进军后,首先迅速在狭道口扎营,半夜派骑兵前去赵国军营后方埋伏,并告诫他们:“交战时,如果我们一旦兵败逃跑,赵军一定会全军追赶,你们就迅速冲进赵军军营中,以汉旗取代赵旗。”余下的汉军便全数向井陉口出发,渡水过后,背对着水排兵布阵,引得赵兵笑话。

天亮后,韩信率兵出攻,敌军带领轻骑欲捉拿韩信,韩信假装弃旗而逃,回到河边阵营,此时赵军全军出动,直入汉军阵地。此时的汉军因为身后是水,无路可退,于是个个奋勇杀敌,经过激烈厮杀之后,终于打败赵军,大获全胜,赵王被俘。

后来韩信在别人问起背水而战时,表示这是兵法上的陷之死地而后生,没有退路便能一心杀敌,越战越勇。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